一部好的作品,总是有一个好听的书名,恰如一个漂亮的女孩总有一顶漂亮的帽子或其它花饰点缀,看后让人难以忘怀。在书店,看到了作家池莉的一本书,篇名就叫《总在异乡》。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便被轻轻地触碰了一下,仿佛心底正有一股温暖的泉水浅浅的淌过,牵引出许多说不明道不尽的思绪,让我心意难平。
我不是那种容易伤感的人,但当我一个人踏上异乡的行程时,心里总是阴阴郁郁,似被一块石头挤压着,难以言笑。我知道,一个人在异乡,那就没有了家的庇护和亲人的问候,落寞地一个人走在他乡的街头,看陌生的人,听陌生的话语,望陌生的城市灯火,心里的熟悉全被陌生替代,而脚步总是忙乱不定地奔波着。若没有异乡,古往今来能有那么多的游子曲、望乡歌吗?那么多的诗词曲赋,可是经历几千年历史风雨的冲刷而淘洗出的真金啊。
也许正因为异乡,才叫游子背上了滴血淌泪地沉重的思乡包袱。即使是高兴地愉快地归家,也是那般的心有余悸: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;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古诗,在唐朝已经流传开来,但诗里蕴含的感觉刚是每个远行人回家时都会有的感觉。怕自己一身风霜白发,惹得故里乡人惊问“客从何来?”不管怎么说,回家总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。因为异乡,才更显出家的无奈与个人不一样的深刻含义。
也许正因为异乡,才凸显出家的温暖与家的无奈。古人自不必说,交通邮递都十分落后,单是我们现代,远离家乡,也总是让一颗心欢颜不得。尽管有些人是出于对外面世界的新奇,而产生出一种远走他乡的浪子情怀,那该是一种放荡或走向远方的果敢。再说出门不是飞机,就是火车,恐怕现代人是很难领略到古人那种长途跋涉、旅途艰险的漫漫远行的。而今人的思乡总是和古人的思乡有着本质的不同。今人离乡再远,总是可以回家去看看,长天云海,不再是古人咏唱得归乡不得,尸裹他乡的悲凉和绝望。而是淡淡的一种“少小离家老大回”的忧伤罢了。回家来,还可以四处走走,有的还可以上电视上广播,分明竟有了些荣耀。而古人,只是一种被流放与充军的远走,那是一种生死两茫茫的未知与撕心裂肺的诀别。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酒喝得再多,注定也是前路孤旅,悲风凉意,彻骨入血。
相比较,古人的异乡,才是一种真正的饱含深厚哲学意味的异乡,古人的思乡望乡,才更真情意切,如果不是这样,他们怎能穷透千百年历史风尘而愈发新鲜光亮,让人咏叹不已呢。面对蒙尘着历史风尘的先贤圣人,我们现代人多了一份现代科技的通行证,而那思乡也分明减去了许多情感与眼泪的分量,而变得不过是时间与路途的长短罢了。
不管怎么说,身在异乡,才有了今天我们读之不乏的千古佳句与人文轶事。无论是屈子离骚、东坡放歌、李白对月,异乡与思乡总是飘逸着一股淡淡的忧伤。异乡总是把远与近、生与死的时空溶合在一起。总是把一个遥遥万里的小村抑或一块石碑关联在一起。恐怕这才是异乡能够让今人古人共同对话的主题。
毕竟现代人的异乡不再是生离死别,他们的远离大多是为了求学谋生,大多数是自主自愿的。即使这样,就多了一份轻松,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喜悦。尽管面对苍老的父母容颜,眼里也会模糊一阵,但心里的喜悦总是有着“错了我也不悔过”的理想信念作为情感的支点。所以,学成回来,受到的款待更是古人鞭长莫及的。
不管怎么说,现代人的异乡就多了一种远离家园的慈爱和关怀。对异乡山水风物,总是能“他乡当故乡”地认同着,在他们眼里的异乡,更有一种“胜过故乡”的喜悦和新奇,而升华出一篇篇异地华篇,来逗引得故乡的人们产生了幸福总在山那边的遐想。于是才有了三毛、尤今之类的畅销书作家,当我们和他们共同品味那份异乡情景时,多的也是一种发自女性内心母亲般的温和和关怀。这不能怪谁,只能怪历史向前又行走了几千前,自然,异乡的滋味也就变了,变得多一些新奇,少一些泪水和悲凉。
然而,亘古不变的,仍是异乡那一轮明月下的酒杯,游子心里装着的故土山水。
(文:池莉)